□章志敏
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坐落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浙江省长兴县槐坎乡温塘村,它是以抗战后期新四军苏浙军区军民在粟裕、叶飞率领下抗击日伪顽史料为内容,依托革命旧址建立起来的革命纪念馆,是浙江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省青少年红色之旅经典景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以新四军苏浙军区一纵队司令部旧址(现辟为纪念馆)为中心的17处旧址,分布在长兴县槐坎乡、白岘乡纵横80平方公里范围内,是当年新四军苏浙军区的指挥机关及后勤部门住所。这些目前江南保存最完整、内涵丰富且规模最大的革命旧址群,被人们誉为“江南小延安”。2001年6月25日,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含15个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8月10日,新四军苏浙军区政治部旧址、新四军苏浙军区供给部旧址被长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早于1976年对外开放。近年来,经整修、复原的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新四军后方医院、新四军苏浙公学等4处旧址也相继对外开放。截至目前已接待全国各地观众(游客)达33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达180万人次。现已成为苏浙皖沪地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极具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点)。
加大投入力度,文物保护成绩显著。革命纪念性建筑和革命文物凝聚着革命前辈和先烈抵御外侮、威武不屈、舍生取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伟大精神,是当今鼓舞教育千百万后来者的强大精神支柱。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通过纪念馆艰苦创业、积极争取和长兴县委、县政府重视革命旧址的保护管理工作,先后投入保护专项经费800多万元,对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群进行维修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修缮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8300多平方米,故纪念馆辖管的15处(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均得到了妥善保护。17处(点)旧址全部竖立了文物保护标志碑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同时,对各旧址内的照明线路按标准化实施改造。为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纪念馆内部实施双岗值班制度,做到馆内24小时不断人。另外,自2001年起,建立《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巡查制度》,定期对旧址的安全情况进行巡查。四年来,每年组织人员在春节前夕走访慰问旧址住户,并积极宣讲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从而确保了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安全无事故,通过保护所有旧址基本得到修复,并成为全国除延安革命纪念地、泾县新四军军部纪念地之外,保存最完整的少数几个革命旧址群之一。也是目前全国新四军纪念地除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江苏盐城新四军军部旧址、浙东四明山根据地之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投入25万元对新四军苏浙军区一纵队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及文物库房实施技术防范系统工程建设,以确保文物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纪念馆十分注重革命文物、历史资料征集工作。近年来,通过积极走访或信函联系向新四军老战士及其后代征集革命文物、历史资料。使馆藏文物由原来的460件增至976件,历史照片由原来的200帧增加到860帧。新四军老战士和各级领导,著名书画家的题词、题字和墨宝450件。既丰富了馆藏和宣传教育的内容,又增加了新四军苏浙军区的历史厚重感。如近年来,先后从北京、南京、杭州、湖州及本地征集老战士吴子昆1944年在长兴槐坎设计并使用的《中共党证C.C.P》;老战士温诤使用的木箱、电台修理工具、任通讯干部的命令书;新四军攻打溧阳城的《战斗详报》;老战士马苏政任新四军十六旅教导员的委任书及新四军老战士张岱当年在浙西战斗、生活照片等共计78件。
合理利用文物资源,红色旅游发展迅速。纪念馆充分挖掘和利用新四军苏浙军区革命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加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业不断升温,纪念馆已成为苏浙皖沪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年接待观众达15万人次以上。2005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纪念馆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专门充实展览内容,拓展参观路线,新开放新四军后方医院、新四军苏浙公学等旧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陈列展览,纪念馆内部增设辅助展览《新四军苏浙军区·将军录》、《新四军老战士书画展》。同时加强讲解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一个以“学先烈、强信念,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在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地掀起高潮,最后圆满完成了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项活动的接待任务,共接待本县以及苏浙皖沪周边地区的党组织980多批,接待党员8万余人次。去年10月,县纪委与本馆联合在纪念馆内开辟廉政专题展览——“新四军廉洁自律、爱民守纪的故事”。
同时,纪念馆还加强与周边地区旅行社建立合作联盟,互惠双赢的发展平台,千方百计开辟红色旅游专线,拉动红色旅游。有杭州、上海、无锡、桐乡、嘉兴、湖州等省、市地区的几十家旅行社与纪念馆合作,开辟红色旅游。随着“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确立及周边旅游业的整体协调发展,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已成为大旅游圈中的一个重要亮点。2007年纪念馆全年接待观众达33万人次。
根据浙江省“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全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红色旅游经典线路的基本构思,纪念馆将在长兴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努力,创新创优,使之成为苏浙皖沪旅游中的一个具有巨大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红色旅游示范点,争取早日加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行列。去年,该项工作已列入县文广新局的重要议事日程。长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红色旅游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启动编制“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红色旅游建设规划”。目前,该项目工程正在加紧推进之中,红色旅游规划建设的启动及实施,必将为旧址的保护和发展红色旅游及地方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今年2月27日,章根明县长专程来纪念馆就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保护和利用工作进行调研,并进行现场办公。
发挥自身优势,宣传教育影响深远。纪念馆陈列内容丰富,史料详实,所有这些都是当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及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宣传教育工作是纪念馆与观众联系的桥梁,也是实施与建立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重要手段与目的。为了克服纪念馆地处偏僻、观众数量不多的状况,多年来,纪念馆以馆内陈列展览为重点,图片巡回展览为龙头,多种形式并举,立足浙西,辐射苏浙皖沪,由等人参观向请人参观再到送展览上门,全方位立体转化。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2005年8月纪念馆承办了“历史的印痕——新四军苏浙军区抗战纪实”大型展览先后在上海黄浦区、徐汇区、上海交通大学等地巡回展出,接待观众10万余人,团队500余批。在上海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文物报》、《浙江日报》、《解放日报》、上海多家电视台、电台、东方网等分别给予报道,社会效果极佳。
此前,纪念馆也推出了《新四军苏浙军区抗日革命斗争史迹》、《长兴英烈》等图片巡回展及《长兴抗日烽火》、《粟裕将军 戎马一生》、《抗战时期的粟裕》、《粟裕在仰峰岕书画展》等辅助展览。针对学校学生到纪念馆参观路途远、不安全等实际情况,纪念馆主动送展览上门。自1995年至今,每年组织人员举办图片巡回展览,行程数万里,教育60万人次。其中,2000年组织的《浙西丰碑——新四军苏浙军区抗日革命斗争史迹》图片展,跑遍了长兴、德清、菱湖等地,观众达8万人次。2004年“弘扬铁军精神 争做四有新人——《新四军浙西战斗史》”图片展在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巡回展出,2万多大学生受到教育,《中国文物报》载文刊登,称誉为“爱国主义教育大篷车”。
为扩大宣传,纪念馆积极为各级媒体和相关单位提供资料及研究成果。中央电视台专程来长兴老区拍摄专题纪录片《温塘——战斗的岁月》(上、下集)、《功勋炮的传奇》在中央电视台10套和4套滚动播放。浙江电视台、浙江电台、上海东方网分别辟出专栏,以各种形式报道进行大力宣传,社会反响极大。多年来,纪念馆先后接待了大量的团体组织和自发观众。其中重要活动有1985年1月,长兴县举行的“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活动,接待了江渭清(原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李广、朱辉等38名新四军老战士故地重游;1989年4月,接待了楚青(粟裕夫人)、马苏政来纪念地祭扫粟裕骨灰敬撒处;1995年8月,接待了新四军老战士彭林(1955年解放军中将军衔)、马苏政(原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黎清来馆参观,瞻仰旧址;1998年6月,接待了浙江省委副书记刘枫来馆视察;2000年5月,接待了粟戎生(粟裕之子)、陈小鲁(陈毅之子)及省委副书记梁平波、解放军第一集团军政委刘晓榕少将来馆参观,祭扫粟裕墓;2002年10月,由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中央统战部发起的“沿着革命先辈足迹——新四军成立65周年纪念行”系列活动,接待了陈昊苏(陈毅之子)、张远之(张云逸之子)、廖涤青(廖汉生之子)及老战士肖洛、徐让等;2004年3月,“新四军杭村大捷”60周年纪念活动粟寒生(粟裕之子)、王苏炎(王必成之女)、刘新(刘别生烈士之子)、郑慈等老战士和新四军后代。2006年10月20日,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纪念粟裕大将100周年慰英团”一行43人来馆活动。另外,设在县博物馆的“新四军史迹展”,还接待原国家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原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桂世镛、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习近平、省长吕祖善、省委副书记乔传秀等。
创新发展模式,特色活动丰富多彩。2005年10月11日,在纪念馆举行的“粟裕同志塑像揭幕仪式”上,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指出,要继承前辈优良传统,大力弘扬铁军精神,创新教育模式,激励后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根据省、市、县领导的指示精神,多年来,纪念馆不断探索,创新思路,每年推出“当一回新四军战士”特色项目活动被省委宣传部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创意奖”。有来自上海、杭州、温州、舟山、无锡及本地区70多批青少年参加这一特色活动,并波及周边省、市,享誉苏浙皖边。
近年来,随着纪念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基地教育项目中的特色教育活动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特色教育活动是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所开展基地教育和对外宣传的一项有目标、有特点、有吸引力、有较好成效的教育方式。纪念馆利用自身特点,不拘泥于这些形式,勇于创新。在传统项目当“当一回新四军战士”夏令营的基础上,融入新内容并增添了新的活动项目。所举办的活动有:与全国青少年地质夏令营相结合,将学习科普知识与革命传统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夏令营活动;亲子团“红色之旅”活动,让孩子与家长一起学习、体验、感受环境,既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又能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铁军”精神的传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老区寻访活动,大学生通过对老区的一些企业及新四军驻地老房东的走访,了解老区的发展情况并立志为老区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等等。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心下,纪念馆取得了可喜成绩,并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模范集体”、“浙江省文明博物馆”、“湖州市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等各级媒体经常予以报道。
纪念馆辖管的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是我县一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今天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一处革命旧址群。现在旧址(含17个点)得到了有效保护,并充分发挥了革命文物这一红色资源的作用,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国各类革命纪念馆工作中走在了前列。纪念馆将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积极争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争取跻身“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继续一如既往地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坚持依法保护和科学保护,在文物工作基本方针和原则下,认真做好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的保护管理工作,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一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使之发挥更大的社会教育功能,并结合目前正在实施的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红色经典景区建设,极力打造“江南小延安”红色旅游品牌,使之成为太湖西南岸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展望将来,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群的完整保存必将为后人留下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同时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也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