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战英雄“民兵大好佬”的考证
关于抗战英雄“民兵大好佬”的考证
□章志敏
    近日,笔者读了长兴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长兴县新四军研究会于1990年2月联合编辑的《长兴革命斗争故事》一书,其中有“民兵大好佬”一文引起我的关注与联想,后来我又查阅了1985年1月长兴县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四十周年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的《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册》和1992年12月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等单位编辑的《浙西抗日根据地》,两书中有关记录“民兵大好佬”的史料。后又查阅1945年3月16日的中共苏皖区委机关报《苏南报》,在该报第4版上找到了该文献内容:
    标题为“长兴县泗安区举行民兵检阅大会 ——□□□□发扬民兵大好佬林×□□□他的英勇就是大家榜样”。长兴讯:二月十七日(年初五)泗安举行民兵检阅大会,会场布置在长潮岕□戏台上,三尺长的花布上飘扬着“泗安区民兵检阅大会”九个大字,五百个小伙子,扛着钢枪、土枪、有持着长矛子、大刀,被二千余个诚朴的观众围绕着。大会开始了,首先是刘区长报告民兵检阅的意义。他说,今天有“三好四新”,三好是好的天气、好的民兵、好的太平年。四新是新上任的李县长、民兵新的力量、泗安区新气象和今天以后的新作风,——台下的人忍不住笑了。新上任的李县长在一片鼓掌声浪中走到台前,愉快向大家拜了年后,简单的说明了国内外的时事及民兵目前具体工作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一)要努力打击少数下乡抢粮的敌伪。(二)要多捉鬼子、汉奸、特工、土匪。(三)要细心侦查行人。最后希望民兵做事要积极认真,要大公无私,要做人民的“大好佬”。当二支队李教导员介绍了江北民兵是如何打敌人、捉特工的故事后,便是士绅讲话了,□□□□□□,笑嘻嘻的夏××先生说,我活了五十多岁了,今天才看见这样好的军队、好的政府,把我们人民组织起来了,武装起来了,帮助了人民解决了困难。过去老中央把“人民的军队杀的杀,枪毙的枪毙,哪个敢动呢?”现在民兵起来了,我们老百姓□要活命了。接着是各乡的民兵队长都讲了话,长潮乡的民兵队长说的好,他说,过去特工威胁我说“老中央来了要你们□个圆圆的头”,现在我□个圆圆的头还在,我相信新四军是不走的,我们不应该怕,更要努力的干,我们要以战绩来比赛,当他说完后,一个青年小伙子忍不住跳上了台,高喊着,今天感动天地,数天下雨,今天偏晴了,特工造谣说,新四军要抽壮丁了,这是特工骗我们的,今后我们更要努力,看特工们又怎样?这时,主席介绍长潮乡的“民兵大好佬”(姓林)上台,在一片鼓掌声中,一个魁梧的汉子,满面络腮胡子,穿一件蓝色破棉袄,下身却是□的裤子,脚上穿着破的山袜,背着一支长枪,一双发光的眼睛,好像是一个威猛的勇士。当大家在鼓掌时,他只是微笑,但不敢看台下的伙伴们。主席也兴奋的介绍他的历史。林同志是一个穷苦的佃农,温州人,他为人忠诚,做事认真,勇敢,不怕死。新四军打泗安时,他起劲的打扫战场,当鬼子来报仇时,他却快乐的挑了五十多个手榴弹回来,他常到边区去捉特工。当敌伪初战泗安时,曾经砍死二十多个伪军。就是在昨天放哨时,被化装的鬼子捉住了他,但他用力一挣逃脱了,不幸又是遇着第二个鬼子捉住了他,吊在凉亭上拷打,他死不屈服。后来李县长也遇着了鬼子,边跑边喊着,七保的民兵发觉后,□□□□□,鬼子仓皇逃走了。主席指着他额上乌黑的光荣血斑,指给大家看,台下又鼓起掌来,当主席介绍完后,□□□□□□,李县长捧着大红花,亲自给小林的衣襟前戴上。又赠一面“民兵大好佬”锦旗,商会又赠送了一套单衣,他愉快的不自然了,他一时讲不出话来,只向李县长和□□□□□□□。最后,是民兵宣誓,高呼口号,晚上是表演“跳狮子”、“跑马灯”,到晚上九时大家依依不舍回去了。从以上原始文献和资料中发现均没有写明这位民兵英雄的具体姓名。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么这位民兵英雄到底是谁?他后来的情况又是怎样?
    2009年1月7日上午,天气寒冷,笔者有幸在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办公室接待了一位身材魁梧70多岁的妇女林影弟,她说,当年的“民兵大好佬”就是她父亲林岩柳,又名林阿柳。要求纪念馆出具证明其父亲(林岩柳)为当年新四军“民兵大好佬”的材料,并向纪念馆提供了解放初期1950年期间,林阿考、林阿柳(林岩柳)、林影弟、万春梅四人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原件和1990年2月中共长兴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长兴县新四军研究会编辑的《长兴革命斗争故事》一书及1996年9月20日陈潮(原长兴县农民抗日自卫队成员,长兴长潮人,中共党员)出具的证明材料,证明材料上说,“民兵大好佬”参军活动在长兴长潮岕太子庙前戏台上召开大会,为“民兵大好佬”佩戴光荣花。林影弟还噙着热泪讲述她父亲后来的情况:1945年9月下旬,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和地方党政干部及地方武装奉命北撤,当时父亲因时间仓促未能跟随大军北撤过江。后来,国民党反动派和当地还乡团得知我父亲的情况后,千方百计抓捕我父亲,父亲只身一人背井离乡,外出躲藏。母亲带着幼小的我过着逃难般乞丐似的生活,向富户人家借的债,直至解放后才还清。长兴解放后,父亲才从外地回家与我们相聚,由于父亲没有文化,解放后,父亲一直在长潮乡务农,直至1958年因病逝世。

首页 | 本馆概况 | 旧址一览 | 信息中心 | 名人轶事 | 文物精粹 | 宣教基地 | 地理交通 | 留言板
 
2006 © 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长兴县槐坎乡温塘村 电话:0572-6078039 传真:0572-6078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