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皖区党委、苏浙区党委机关办公地点的考证
章志敏
 
    目前新四军历史研究中,关于党组织机构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在新四军苏浙军区历史的研究中,我们对其军事斗争及根据地建设的研究较为深入,而对与之相关的党组织机构研究则相对较少。研究上的薄弱也反映在红色文化建设上,如在目前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17处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中,主要是军事机关旧址。但事实上,党组织的机构与活动在整个新四军苏浙军区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新四军苏浙军区发展史上,根据形势需要,上级党组织先后组建中共苏皖区委员会、中共苏南区委员会、中共苏浙区委员会。只是在当时军事斗争严峻的形势下,党组织机构本身变动较快,且往往没有长期固定的办公地点。本文通过对新四军苏浙军区党组织机构演变历史的梳理,试对苏皖区党委、苏浙区党委办公机构所在地进行初步的考证,以纪念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建馆35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并就教于相关党史研究专家。
 
关于中共苏皖区委员会机关所在地
    1943年秋,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长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奉命由苏南率部南下郎(溪)广(德)长(兴),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1943年底,新四军十六旅司令部机关进驻长兴槐坎仰峰村。不久,苏皖区党委,苏南行政公署党政机关亦移驻长兴仰峰,仰峰村遂成为新四军在郎广长地区即苏浙皖边区的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所在地(见《浙西抗日根据地》“综述”,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版,第9页)。旅司令部机关设在仰峰村大户沈家,旅政治部机关设在大户韩家(俗称“韩三房”)。苏皖区党委机关移驻仰峰村后,江渭清任苏皖区党委书记、新四军十六旅政治委员、苏南行政公署主任,曾在韩家居住、办公;十六旅的《火线报》亦在韩家油印出版。
    1944年,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苏皖区党委在长兴开展了一系列领导苏皖斗争的工作。1944年初,苏皖区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确定战斗、生产、整风为1944年三大中心任务,以开辟新解放区为工作重点,同时加强老解放区的巩固工作,还决定出版《苏南报》。会后,苏南划为茅山、太滆、溧高、郎广4个地区,设立4个地委、4个军分区;第4分区辖郎溪、2月建立长兴县工委广德、溧南、长兴4个县。此次扩大会议首先在广德上堡村开会,后在长兴仰峰岕作报告,最后在宜兴襄阳村结束。不久后苏皖区党委派李焕率民运工作队来长工作,恢复和发展党组织,2月建立长兴县工委,3月成立了长兴县抗日民主政府,5月建立中共长兴县委员会。长兴根据地迅速发展后,苏皖区党委便主要在长兴开展工作。1944年下半年,苏皖区党委遵照华中局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粉碎日伪“扫荡”后深入开展整风运动,进行党政军思想作风整顿和根据地各项建设;苏皖区党委还专门编印《整风·半月刊》,江渭清曾撰写文章《直属队八个星期整风学习的经验教训》发表在上面。
    1944年7月,经过半年时间的筹备,在原十六旅政治部《火线报》的基础上,成立了《苏南报》社。10月10日铅印的《苏南报》正式发行,作为苏皖区党委的机关报,直至翌年8月改名为《苏浙日报》,即苏浙区党委的机关报,一直发行到1945年10月新四军北撤。
    由上述可见,苏皖区党委在1944年初的扩大会议以后,就以长兴为驻地开展苏皖地区党的领导工作,并对长兴根据地建设发挥了重要影响。这一期间,作为苏皖区党委主要负责人江渭清的居住和办公地——韩家大院,事实上承担着苏皖区党委机关的职能。
 
关于中共苏浙区委员会机关所在地
    1944年12月27日,粟裕率新四军一师主力由苏中渡江南下,挺进苏浙皖边。1945年1月6日晚,粟裕率部冒雪进驻长兴槐坎仰峰村与十六旅会合。进驻长兴后,粟裕及家人居住在仰峰村的土地庙。1月13 日中央军委电令成立苏浙军区,粟裕任司令员;同时,粟裕以华中局党代表身份,统一指挥苏浙皖边及浙东的党政军工作。2月5日,苏浙军区成立大会在槐坎温塘村练兵场隆重举行。此后,粟裕及家人移驻大户沈家,苏浙军区司令部机关也设在沈家,政治部机关设在韩家。根据华中局指示,中共苏皖区党委于5月改为苏南区党委,吴仲超任书记,陈光任副书记,原一、三地委合并为苏南一地委,陈光任书记;原二、四地委合并为苏南二地委,陈立平任书记。同时,浙西区党委和浙西区行政公署成立,金明任区党委书记,朱克靖任行政公署主任,下辖天(目山)南,天北地委及专署,中共杭(州)嘉(兴)湖(州)工委(《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浙西抗日根据地》,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版,第263-264页)。7月15日,粟裕指挥的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胜利结束后,苏浙军区前线指挥部机关从孝丰地区撤回到长兴仰峰村,粟裕仍住在沈家。
    为适应新的战争形势,加强党的建设,中共苏浙区党委于7月上旬在浙江长兴仰峰村建立。金明(建国后曾任中共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在其回忆文章《回忆在浙西》中写道:“我们于(1945年)7月4日左右从孝丰百丈上路,到达长兴仰峰岕。粟裕与我们酝酿建立苏浙区党委,区党委7月上旬在仰峰岕建立。书记粟裕,我是副书记,叶飞、江渭清、吴仲超三人为委员。9月1日成立苏浙区党委的电报,是我们上报华中局批准后公布的时间,实际上那时不要上报批准的,我们到苏南以后,根据工作需要,自己讨论决定就宣布了。苏浙区党委包括浙西、浙东、皖南、苏南”(《浙西抗日根据地》第290页)。
    8月15日,日寇宣布投降。9月1日,苏浙区党委正式成立并发出第一号通知,宣布苏浙区党委组成人员名单,书记粟裕,副书记金明,委员为粟裕、金明、叶飞、江渭清、吴仲超,秘书长欧阳惠林,组织部长吴仲超(兼),宣传部长欧阳惠林(兼)。这一期间,苏浙区党委机构在长兴槐坎仰峰沈家办公,实与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机关合署,主要原因是粟裕有华中局党代表的身份,既是苏浙军区司令员,又是苏浙区党委书记,故苏浙区党委机构一般情况下是随军事指挥机关移动的。建国后,部分老同志的回忆也确实上述判断。1976年8月9日,新四军老战士熊兆仁(1945年10月任新四军苏浙皖边区留守处司令)写给长兴县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陈列筹备小组的信(信件原件由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收藏),1989年4月21日楚青(粟裕的夫人)、马苏政(1944年任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八团特务营教导员)来长故地重游,均认定粟裕的办公住所在仰峰沈家。
    1945年9月14日,苏浙军区三纵队七支队解放宜兴县城,苏浙区党委、苏浙军区司令部机关才从长兴仰峰移驻宜兴张渚。不久即接党中央命令,苏浙军区部队及地方党政机关北撤。从9月下旬起,苏浙军区部队及党政干部、地方武装奉命北撤,至此苏浙区党委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综合上述,抗战后期新四军在苏浙皖边的革命斗争历史中,苏皖区党委、苏浙区党委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中,没有得到较好的历史地体现。因此,笔者建议在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即沈家大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标志碑上增补“中共苏浙区委员会旧址”;在新四军苏浙军区政治部旧址(即韩家大院,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标志碑上增补“中共苏皖区委员会旧址”为妥。
 
 

首页 | 本馆概况 | 旧址一览 | 信息中心 | 名人轶事 | 文物精粹 | 宣教基地 | 地理交通 | 留言板
 
2006 © 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长兴县槐坎乡温塘村 电话:0572-6078039 传真:0572-6078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