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将王必成战斗在苏浙皖边

                  □ 章志敏

 

王必成,湖北麻城人。1912年2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第16旅旅长、苏浙军区1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第3野战军24军军长。建国后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9年3月13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7岁。

抗战后期1943年秋至1945年10月,王必成率领新四军第16旅及苏浙军区1纵队先后战斗在苏南、郎广、浙西地区,他率领的部队被誉称“老虎团”,所向披靡,令日伪顽闻风丧胆,为苏浙皖边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必成将军在苏浙皖边留下的光辉革命足迹,今天是我们学习、工作的宝贵财富和力量源泉,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一、王必成率部战斗在苏南、郎广地区

1943年下半年,日军为了改变太平洋战争的被动局面,先后在中国正面战场上发动了赣北、粤南、滇西、苏浙皖边和鄂西、湖北等战役进攻。自9月28日开始,日军2万余兵力,分皖南、苏南、浙西三路进攻苏浙皖边,而国民党第三战区部队不战而退,3日之内连失溧阳、广德、郎溪、宣城4座县城,继而又失安吉、孝丰、临安等县城,苏浙皖边区又重陷日寇铁蹄之下。

为拯救苏浙皖边沦陷区的人民,奉新四军军部命令,1943年10月新四军6师16旅在王必成旅长、江渭清政委的率领下,由苏南向苏浙皖边敌后挺进。46团进入溧水西南、南漪湖以北地区;48团跟踪敌后,向郎溪、广德进军。10月15日即恢复溧阳、溧水原有根据地,旅部回到李佳山一带。11月21日陈毅等指示:“苏南党应切实保证对江北的战略联系,并有阵地向南发展”。“广郎及长兴、宣城之一部应划为广泛的游击区,以建立武装,建立地方党为主”。“应帮助当地建立武装,特别是沿着溧阳山区向天目山地区进行对浙东打通联系的准备”。根据这些指示,王必成于11月1日率48团解放了高淳东坝以后,即进郎广地区。48团一边作战,一边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建立乡、区、县抗日民主政府。12月,郎溪、广德、溧南3个县的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年底,16旅旅部和48团进驻长兴仰峰和温塘一带。与此同时16旅下属46团、47团、独立2团、旅部特务营经过3个月的连续作战,收复了宣长公路以北广大农村。由于军事作战的不断胜利,在郎广地区逐步建立起各级抗日民主政权。1944年初,苏南区党委、苏南行政公署机关移驻长兴仰峰,仰峰村遂成为苏浙皖边区领导中心的所在地。

1944年王必成率领第16旅部队先后取得杭村战斗、长兴战役、周城战役、牛头山青岘岭战斗及泗安战役等重要战役战斗的胜利。据1945年1月22日《苏南报》报道“新四军16旅司令部发表1944年战绩”中写道“一、战斗次数1242次;二、攻克据点80处(被我解放51处;三、毙俘伤日伪6773名;四、缴获92步兵炮1门,迫击炮5门,轻重机枪120挺,步马枪4184支,短枪266支等;五、破坏公路30里、桥梁32座、汽车6辆、毁碉堡324个。其中1944年3月29日的杭村战斗中,48团在杭村设下埋伏,经一个多小时作战,歼日军南浦旅团小林中队大部,毙伤敌伪70名,缴获日造九二式步兵炮一门,粉碎了敌伪的“大扫荡”。特别是在杭村战斗中王必成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当时缴获的这门大炮,震惊了南京侵华总部,可谓是威震东南,这门大炮在抗战后期乃至解放战争时期为我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这件重要战利品陈列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长兴战役发生在1944年8月23至8月25日,16旅在宜兴、长兴、吴兴一线60华里的战线上,发起了长兴战役,对日伪展开全线进攻。至25日攻克长兴城外围据点13处,摧毁大小碉堡50余座,歼灭伪第1方面军1师主力1、3两个团大部。迫使一连伪军投诚,共毙伤敌伪110余人,俘伪军营长以下420余人。从26日起,16旅在长宜边继续扩大战果,乘胜向太湖沿岸推进,进攻夹浦、环沉等敌伪据点,摧毁大小碉堡10余座。在我军胜利推进的威胁下,敌伪被迫放弃长兴境内12处据点。一个多月,新四军前后解放国土2000多平方里,人口达10万余人。长兴战役取得胜利后,1944年8月29日的《火线报》及时报道了16旅旅长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政治主任魏天禄联合签署的《长宜战役通令》。同年8月29日新四军军部首长陈毅、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还发给王必成旅长、江渭清政委并传全体指战员《长兴战役嘉奖令》(原载1944年9月4日《火线报》)。周城战役发生在1944年10月23日至10月24日,新四军16旅在江苏溧阳地区,再次发动战役攻势,经一昼夜激战,攻克周城、南渡、社渚等据点,全歼伪军第1方面军2师4团,俘伪团长以下600余人,解放了溧南地区,使郎广长地区和茅山地区连成一片。牛头山青岘岭反顽战斗发生在1944年12月2日至12月4日,新四军16旅48团、46团和独立2团,在安徽广德牛头山、长兴青岘岭交界处激战3天,歼顽军800余人。特别一提的是,牛头山青岘岭战斗后,王必成还与江渭清联名向国民党第三战区62师师长刘勋浩致函,据1944年12月17日《苏南报》报道:“十六旅王旅长、江政委致六十二师师长函——勋浩师长吾兄左右:……我军抗战有功,谁能否认;敌后人民无辜,何忍摧残。如犹能以国家民族为重,因从此放弃内战,一致对外,则不特弟等之幸,亦为苏皖一方之大幸。……兹乘贵军干部归队之便,敢进一言,尚希三思。弟王必成、江渭清手启”。泗安战役发生在1944年12月14日晚,16旅在大雪弥漫的天气下,攻打浙皖边境要地长兴泗安镇伪军据点,经过13个小时激战,全歼伪第五集团军第34师134团两个营,毙伤俘伪官兵400余人,打开了向东南发展的“流动门”。

另据,1944年6月14日《火线报》报道了6师16旅旅长王必成、副旅长钟国楚、政治主任魏天禄联名签署的“为加强团结,改善国共关系,坚持抗战,粉碎日寇正面进攻——致后方各乡保行政人员士绅先生书”。同样,1944年7月7日《火线报》中记载了16旅旅长王必成亲笔为“七七”特刊的题词:“这些数字显示了今年江南我军积极对敌进攻配合正面作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光辉战绩,今后战争江南主力兵团县区武装与广大民兵,必须继续发扬我军英勇善战艰苦奋斗的精神,百倍努力加强提高自己的战斗力,迎接反攻争取抗战最后胜利”。1944年10月10日至10月15日,王必成旅长在苏浙边参加了苏南行政公署召开的纪念双十节“苏南各界人民代表座谈会”以及苏南行政公署、新四军16旅联合举行的“×千军民纪念两大节日同声要求改组国民政府与统帅部,同时追悼邓副主任及阵亡将士各部队举行三天军政文大竞赛”活动,王必成旅长会上号召全旅:“加强作战整训,准备反攻力量,他指出本军成立七周年了,七年来我们的国家民族是尽了责任,我们打了无数次胜仗,收复了国民党不要的土地,部队扩大了,战斗力增强了,我们是真正抗日,真正为中华民族牺牲奋斗的一支队伍。今天虽然把‘叛军’的名字套在我们身上,我们已经得到全中国人民的承认,我们是合法的!”,“我们的力量虽然已经壮大,但我们担负将来更重大的反攻任务,我们要发展……”王旅长接着又说:“今天领导全国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责任已经落在了我们身上,我们军人的责任更加重了,我们应该:第一,发动全中国军队要求国民党改组统帅部、改组国民政府,在部队中要很好的讨论这一重大的时局主张。第二,部队必须加强作战和整训准备反攻力量。第三,部队同样要关心巩固扩大苏南抗日根据地,发展民兵和地方武装。第四,苏南部队今后应改为苏南的子弟兵团,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的行为,军政军民关系要加倍团结,百倍壮大苏南的抗战力量”(原载1944年10月16日《苏南报》第1版;1944年10月19日《苏南报》第1版)。王必成率领16旅经过一年多的军事作战胜利,为后来粟裕率一师主力渡江南下及苏浙军区在长兴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苏浙军区成立,王必成率部战斗在浙西

1944年9月27日,党中央向华中局发出《关于发展苏浙皖边地区的总方针和部署》,指出:“我军为了准备反攻,造成配合盟军的条件,对苏浙皖边地区的工作应有新的发展的部署。特别是浙江工作,应视为主要发展方向。”根据这一战略方针,12月27日,粟裕率一师师部及3旅7团在仪征渡江南下,于1945年1月6日晚到达浙江长兴仰峰岕,与王必成率领的16旅会合。1月13日,新四军军部转发中央军委命令,成立苏浙军区。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未到职)。2月5日,在长兴槐花磡(今槐坎乡)温塘村召开了隆重的苏浙军区成立大会。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其中16旅整编为苏浙军区1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参谋长陈铁君,政治部主任刘文学,辖1、2、3支队约8300余人,军区司令部设在长兴仰峰岕,1纵队司令部机关移驻温塘村大户王宅(现辟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

部队整编后,苏浙军区立即确定了南进的部署,第1纵队在王必成司令员的率领下,首先进至安吉递铺以东,余杭以北,控制莫干山,向东深入杭嘉湖敌后地区。第1纵队于2月10日由长兴槐坎出发,向莫干山挺进,沿途粉碎了安吉、梅溪等日伪军的出扰。控制武康、三桥埠、递铺一线,开辟了莫干山地区。国民党第三战区获悉苏浙军区主力已南下进入莫干山地区,立即指令其苏浙皖挺进军第62师及忠救军、保安团共5个团,向1纵队进攻。14日顽军由孝丰西北向7支队发起猛烈进攻,企图切断第1纵队后路,进而予以消灭。第7支队奋起自卫反击。16日第1、3纵队出击,18日战斗结束,共歼顽军1700余人,取得了天目山第一次自卫战役的胜利,占领了孝丰城(今属安吉县)、控制了天目山北部地区。自3月3日开始,顽固派又纠集192师、52师、62师各一部及忠救军、第1挺进纵队、浙保3团等共12个团的兵力,向我军发起进攻,企图夺取孝丰城,歼灭浙西新四军主力或驱逐新四军于天目山以北地区。苏浙军区1纵队在孝丰周围担任运动防御,集中第1、3纵队全力向顽军西南侧主力反击,至27日,再次粉碎了顽军进攻,歼其1700余人,乘胜占领了东、西天目山和临安县城,取得了第二次反顽自卫战役的胜利。

国民党顽军在两次进攻受挫后,一面筑堡防御,一面增调援兵,又卷土重来。苏浙军区为了打破顽军进攻的计划,抢占富春江两岸,确保浙东、浙西、苏南的联系,决定乘顽军立足未稳之际,主动出击以自卫。5月29日苏浙军区调集1纵1支、3纵7支的兵力,出击富春江北岸新登地区的顽79师。经4昼夜激战,击溃79师。6月2日乘胜占领新登城。6月3日,又粉碎了顽军突击第1纵队等5个营的反扑。新登之战前后歼顽军2200余人。

新登战役取得胜利后,苏浙军区从多方面考虑研究敌我双方利弊,决定实施“一让新登、二让临安、三让天目山”的战略。王必成领导的1纵队大部集结于浙西孝丰地区待命,6月3日,顾祝同电令李觉,组成左右两个“进剿”兵团,依托天目山由临安、宁国两地向孝丰分进合击,务期一举全歼苏浙军区主力,并续调突击纵队第2队和146师前来参战,共计兵力75000人。由此发生了天目山第三次反顽战役。我军为坚决自卫反击顽军,以1纵1支、2支;3纵7支、9支;4纵10支等组成突击集团予以反击。特别是1纵队第1、2、3支队对付顽军第154团,1纵队与兄弟部队并肩作战下,将顽军压缩于孝丰东南之草明山、白水湾、港口一带分割歼灭,残部全线退却弃守临安。在第三次反顽战役中,共歼顽军突击第1队少将司令胡旭盱、第52师副师长韩德考、第79师参谋长罗先觉以下官兵6800余人(内俘近3000人),缴获各种炮17门、轻重机枪130余挺,长短枪千余支。在三次反顽作战中,王必成率领的1纵队指战员表现了可歌可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同时部队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当时参战的3个纵队中,歼灭顽军人数和自我伤亡人数,1纵队均是最多的)。王必成的部下1支队刘别生支队长在新登前线英勇牺牲。第2支队丁麟章政委在围歼第52师时光荣殉职。特别是得悉刘别生(化名“方司令”)在新登前线负重伤牺牲时,他竟嚎啕大哭,为1纵队失去一名虎将而悲痛不已。

三、天目山战役后,王必成率部返回苏南及对日大反攻

第三次反顽自卫战役后,苏浙军区鉴于指战员一个月来连续作战,急需休整,且天目山粮荒严重,苏南也不胜供应军粮的负担,决定采取巩固苏南,开辟敌后,休整主力,避免单独与顽军作战,暂时不再重占天目山。7月上旬开始分兵,第1纵队返回苏南溧阳、高淳地区休整。8月7日第1纵队在郎溪、溧阳、高淳境内发起东坝、下坝战役,3个支队分路攻克了梅渚、东坝、狸头桥等13处敌伪据点,歼伪15旅胡冠军部2000余人。3纵队8支队配合作战,攻占郎溪涛城伪军据点。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苏浙军区根据上级指示,停止向南京、上海、宁波等大城市进攻,就地向四周发展,攻打敌占县城据点。王必成率领的第1纵队很快拔除了前马、南渡、天王寺、夹浦等10余个日伪军据点。8月15日1支队在句容、溧水间的白马桥、上沛埠一带围截日伪军,歼敌670余人。18日发起对金坛县城的进攻,于次日解放金坛县城。同日,2、3支队合攻溧阳县城,歼伪军2个团和日军1部。19日解放了溧阳城。28日1纵队又解放高淳县城。各分区独立团和县大队也于19日和23日解放了溧水、句容县城。1纵队三个月反攻作战百余次,解放了金坛、溧阳、长兴、高淳、溧水、句容等6座县城,共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1纵队与兄弟部队在浙西和苏南的反攻作战中,共解放了10座县城,拔除了据点100余处,使北起京沪铁路,南至安吉、孝丰,东起太湖,西迄宣芜公路的广大地区连成一片,苏浙皖解放区人口达到370多万,土地面积约95000平方公里。

四、抗战胜利,王必成率部奉命北撤

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为了制止内战,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遵照上级指示,苏浙军区所属部队自9月下旬起开始分批渡江北撤,并散发《江南新四军北移告别民众书》。1纵队指战员在王必成司令员、江渭清政委的率领下与陶勇、阮英平率领的三纵队随苏浙军区粟裕司令员首批越京沪铁路经丹阳的访仙镇、英沙口渡江至北岸天星港。至此,王必成率领的第1纵队完成了苏浙军区赋予的光荣使命。

五、将军足迹,红色记忆

今天,在革命老区且有着“江南小延安”美誉的浙江长兴槐坎、白岘,境内依旧保存着17处新四军16旅及苏浙军区指挥机关和后勤部门住所,是我国目前江南保存最为完整、内涵丰富且规模最大的一处革命旧址群。当年王必成司令员曾居住办公的王家大院,早在1961年就被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含15个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已辟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纪念馆内复原了王必成司令员的卧室及办公室,在王必成卧室内展示了《王必成将军生平简历》,悬挂了王必成旅长在郎广地区留影及陈列革命战争时期王必成使用的帆布和解放后王必成将军穿过的皮鞋等多件实物。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已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的永久保护和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教育基地的不断建设,为我们后人牢记“老虎团”英名王必成将军,彪炳史册及永远牢记历史、开创未来,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


首页 | 本馆概况 | 旧址一览 | 信息中心 | 名人轶事 | 文物精粹 | 宣教基地 | 地理交通 | 留言板
 
2006 © 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长兴县槐坎乡温塘村 电话:0572-6078039 传真:0572-6078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