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的2月29日是王必成将军百年诞辰纪念日,为纪念一代名将王必成将军,笔者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又是王必成将军革命活动纪念地——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的一名工作人员,撰写老一辈王必成的丰功伟绩、人格风范的纪念文章更是责无旁贷。近日,阅读了1990年2月长兴县委党史研究室、长兴县新四军研究会联合编辑的《长兴革命斗争故事》一书中“王必成访房东”的文章使我联想翩翩、感慨万千,把我的思绪再次带到50年前的一件难忘往事:
1961年10月底,王必成将军专程来到温塘村,一到过去司令部驻扎过的那间大房子坐下后,环顾四周,不见他最熟悉的王顺清,他就问:“怎么王顺清没有来”?当槐坎公社红旗大队的干部告诉他,王顺清身体不好,没有通知他来后,司令员说:“快去看看,如果能来,叫他来一下,他来后,大家先不要跟他说我来了,看他还认不认识我”?
不一会,王顺清来到那间房子(现在的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见有八、九人围坐着,王顺清一眼就认出了王必成,他们两人一见面,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王必成将王顺清拉向自己的身边坐下后,第一句话就问:“你家现在有几口人?”
“9个”,王顺清回答。
“噢噢,9个人,比过去增加了两倍,你家过去是三个人,一个是你,一个是你妈妈,还一个小丫头(王顺清的童养媳),生活得好吗”?
王顺清说:“这两年生产搞得不好,生活还有困难。”
听了这话,王必成的心情就沉重起来,他说:“这两年全国受了灾,人民生活都有困难,现在中央已采取措施,只要大家团结一致,按照党的政策,实事求是,搞好生产,困难就会过去。光明就在前头”。接着,他又说:“不过,现在虽有困难,但比旧社会好多了,你顺清家,过去三个人,每到过年,早已没有米了,现在9个人,吃得比过去好些了吧!”
接着,他把话锋一转说:“10多年过去了,这里变化也大,我们在时开辟出的那个大操场(即练兵场),现在也种了庄稼。”
众人回答:“我们这地方田少,人口增加了,不得不把操场改为田地来种粮食。”
王必成接着说:“是的,在共产党领导下,是有办法的,粮食不够,就开了荒,增加了粮食,希望大家齐心一致好好干,做出更大的成绩,过几年我再来看望大家”。最后,他站起来拱着手说:“谢谢你们,过去帮助我们部队做了不少工作,解决了许多困难,要是没有你们帮助,我们是不可能打败敌人的”。同时,还拉着王顺清的手说:“谢谢,再见,过几年再来看你”。就这样,王必成将军和大家告辞了。
抗战后期1944年初至1945年9月,王必成担任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长(苏浙军区成立后,任苏浙军区一纵队司令员)曾在浙江长兴槐花磡(今槐坎乡)温塘村住过一段时间,王顺清的房子和王必成的住房是紧紧相连即在同一幢大院内,与赵连清(老房东,王必成故地重游当日也参加了会见、座谈会)的房子也没多远,王必成等新四军干部经常到王顺清、赵连清家问寒问暖……从上文中可以知道,1961年是大跃进时期的困难阶段,几乎全国农村都一样一片“农民有干劲、农民无粮吃”的景象,而此时,王必成将军(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想到的是长兴老区槐坎人民的生活过得怎样?革命老区的现状又是如何?这才是他最想要关心最想要知道的事情,1961年也是阶级斗争路线最激烈的时期,王顺清建国后土改时被划分为富农成份,故当时的槐坎公社干部瞒着王必成,说王顺清身体不好,但是王必成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仍与一个富农老房东直接见面并亲切交谈,可见王必成耿直的胸怀,光明磊落的气魄。从第一句话:你家现在几口人到生活的好吗?他想到的是革命老区的生活水平,广大群众的生活是不是富裕了,对他来说,老区人民就是土地,当年的新四军部队就是种子,种子只有播种在土壤里才能生根发芽。当年王必成率领的新四军十六旅部队(苏浙军区成立后,整编为一纵队)转战苏南、郎广、浙西革命活动的两年时间内,他清楚地知道发生在郎广地区的几次有名的战斗:杭村战斗、长兴战役、牛头山青岘岭战斗、泗安战役,这些战斗中有许许多多长兴人民帮助新四军支前,其中之一的长兴战役打响后,仅一两个小时内就动员了支前民工五六百人和牲口一百二十匹。长兴战役胜利后,长兴人民以煤山为中心开展热烈的劳军活动,各界群众把一面绣有“民族救星”字样的锦旗献给了新四军。为此,1944年9月4日的新四军十六旅《火线报》头版报道了“长兴人民踊跃上前线”。
80年代初期,长兴县委曾组织一次新四军苏浙军区革命斗争史料调查工作,调查人员先后前往南京、上海、杭州等地,走访了王必成、江渭清、惠浴宇、宋日昌等革命老战士,调查核实新四军十六旅、苏浙军区部队在苏浙皖边革命活动情况,其中就到当时住在南京的王必成家中采访,据原长兴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谢文柏说,“当时王必成司令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当问到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员粟裕当年住在长兴温塘村,还是仰峰村时?”王必成稍加回忆肯定地说,“粟司令员当年住在仰峰村,我住在温塘村”。同时,他又严厉地说,“时值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快要40年了,对弄清粟裕司令员住在长兴的确切地点很重要,革命历史一定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有一点马虎。”
1985年1月13日是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日,长兴人民为隆重纪念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四十周年,中共长兴县委、长兴县人民政府特致函邀请王必成将军来长兴参加纪念活动,由于他另有公务不能如愿出席纪念大会,但王必成将军欣然地寄来了,他为长兴革命老区的题字:纪念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四十周年。如今已装裱后的条幅将永远珍藏在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
今天,在革命老区且有着“江南小延安”美誉的浙江长兴槐坎、白岘境内,依旧保存着17处新四军16旅及苏浙军区指挥机关和后勤部门住所,这些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内涵丰富且规模最大的一处革命旧址群。当年王必成司令员曾居住、办公的王家大院,早在1961年5月该旧址就被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在旧址的基础上辟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馆内基本陈列系统地记录了以粟裕、叶飞、王必成、江渭清领导的苏浙军区战斗历程,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新四军苏浙军区抗日反顽斗争史迹和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英勇抗战的辉煌业绩。同时,纪念馆内复原了王必成司令员的卧室及办公室,在王必成卧室内展示了《王必成将军生平简历》,悬挂了王必成旅长在郎广地区留影及陈列2011年4月由王苏炎(王必成之女)捐赠的王必成在革命战争时期使用的帆布和解放后穿过的皮鞋等多件实物。2001年6月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含15个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的永久保护和纪念馆教育阵地的不断建设,为我们后人牢记“老虎团”英名、百战将星——王必成将军的不朽功绩和优秀的人格奠定了基础,长兴人民将永远怀念他。